米乐首程控股(00697.HK)一季度净利润增长超80%,传统业务稳健增长,机器人创新及多线战略齐驱并进

米乐2025年5月13日中午收盘后,港股上市公司首程控股发布了一季度业绩。

数据显示,公司于2025年一季度拥有人应占溢利约港币2.13亿元,较去年同期约港币1.18亿元上升约80.5%,其中包含本公司从已于期内完成之部分股权投资交易中获取的投资收益。营收层面,公司2025年一季度营收3.52亿元,其中资产运营收入为2.58亿港元,同比增长27%。

本次业绩对于首程控股而言,一方面是对公司“资产循环”的独特商业模式的认可,另一方面,放在中国乃至全世界机器人行业“奇点临近”的背景下,首程控股在机器人生态方面的布局与耕耘,正在成为公司的新的增长曲线。

此外,公司自去年开始连续实施的回购,也反映出管理层对公司长期价值的认可。

1 资产运营业务增长27%,规模及运营效率稳步增长

公司的“资产运营”板块主要分为停车资产运营和产业园区资产运营两大业务。其中停车资产运营方面,公司持续在核心城市密集布局高周转的停车资源。由公司参与投资建设的西安咸阳国际机场T5航站楼停车楼项目于2025年2月投入运营。

数据来看,2024年全年,西安咸阳国际机场的日均旅客吞吐量为12.8万人次,是中国西部最重要的机场之一。而该机场T5航站楼停车楼项目拥有超5,200个车位,是首程在西部的超级交通枢纽项目。

去年是公司机场停车资产管理增长大丰收的一年。2024年内,公司新增天津滨海国际机场、西藏拉萨贡嘎国际机场、广州白云国际机场的停车楼项目。到目前,加上已投入运营的西安咸阳机场,首程控股已完成了交通枢纽类项目全国范围内“东西南北中”全方位网络贯穿式的业务布局。

同时,公司在运营科技方面持续投入、积极推动数智化转型,完成了停车管理速驿客V3系统迭代,并全面搭载DeepSeek,通过AI技术赋能,优化泊车调度、提升车牌识别效率、车辆进出场管理和使用者服务水平,助力“智能停车运营”全面升级,提高停车资产运营效率。

此外,公司基于停车资产的使用场景,积极拓展周边相关的增值业务,最典型的模式就是“停车+充电”。目前公司已获得部分停车资产之上附着的充电站项目,预期能够带来后续停车收入和充电收入的双重增长。

就产业园区运营板块而言,与停车板块交相呼应、齐头并进。截至目前,公司在管面积超过100万方,已有多个成熟项目落地并贡献收入。另外目前还有超过1000万方的园区储备面积。

2 股权投资业务打造机器人最佳投资组合,机器人公司即将实现收入

公司的资本融通业务,包括股权投资及REITs板块。先看股权投资,今年春节,央视春晚的机器人热舞惊艳全场;而刚刚过去的4月,北京更是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机器人马拉松”。而不论是“跳舞机器人”背后的宇树科技,还是亦庄机器人马拉松的夺冠选手“天工Ultra”的制造企业——他们的背后投资者都是首程控股。

首程控股坚定看好中国科技创新的潜力,坚定看好机器人行业的长期发展潜力,积极构建机器人全产业链生态。不夸张地讲,首程控股几乎持有中国机器人板块最好的投资组合。

公司2023年与北京国管联合成立100亿元北京机器人产业发展投资基金,截至目前已投资包括宇树科技、银河通用在内的一批优质机器人公司。今年以来,更是完成多项投资,包括图湃医疗、自变量机器人、星海图、云鲸等,进一步促进被投企业的产品的迭代升级。

为更好地布局机器人行业,今年2月,首程控股成立首程机器人科技产业有限公司,通过销售代理、租赁业务、行业咨询、供应链管理等多元化服务,着力加速以人形机器人企业为代表的优质机器人企业的商业化进程,推动“产业+资本”的深度融合,提升产业链协同效率,从而进一步增强产业服务能力。预计该公司今年就会有机器人相关业务收入和利润,不仅验证这一模式在机器人产业链中的商业化能力,更推动公司整体业绩增长。

整体式,公司从资本、场景、生态三方面发力,挖掘机器人行业成长价值。1)资本输血:为成长期企业提供战略投资;2)场景造血:开放停车场库、首钢园区等场景资源,帮助企业实现场景落地、加速技术验证从而实现产品迭代;3)生态补血:即通过北京首程机器人科技产业有限公司,全面布局机器人产业链。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的资产运营业务中的停车资产运营与产业园区运营两个板块的业务中,存在大量落地场景。这将为机器人产品提供全方位落地场景支撑,打通技术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同时也能实现公司各业务板块之间的协同融通。

2025年一季度,云鲸入驻本公司在管的融石广场项目,融石广场为云鲸开辟2,000平方米的园区应用场景,并向其开放物业管理系统的实时数据接口,通过“空间×科技×资本”的三维赋能,助力其在真实运营中完成算法反复迭代。

未来2~3年,首程控股将再投资40~50家顶级机器人公司,进一步推动产品的场景落地,同时机器人公司将开始为企业提供产业链服务,这些将为公司带来业绩的释放。

3百亿平准基金落地,REITs业务持续构筑“朋友圈”

资产融通的另一大重要组成——REITs板块——与公司的资产管理业务形成了有机的协同关系,形成了以REITs为基石的“募、投、管、退”全周期资产管理闭环,进一步提升了公司的资产管理能力。

今年3月,首程控股与战略伙伴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联合设立52.37亿规模的北京平准基础设施不动产投资基金,主要通过战略配售的方式投资公开募集基础设施证券投资基金(基础设施公募 REITs)首次发售及扩募发售的战略配售基金份额,以及及通过大宗交易及协议转让等非公开交易方式投资基础设施公募REITs流通份额。

通过REITs业务,公司不仅能够获取作为发行人的收入,而且可以对自身所运营的资产进行“REITs化”,即证券化发行。这样不仅盘活资产,提升效率,而且有助于降低公司自身的财务杠杆与经营风险。

此前,公司将资产管理业务通过REITs的形式实现证券化不乏先例。比如,在去年12月9日,公司完成发行“国君-首程控股智慧停车第二期资产支持专项计划”。该产品以北京、重庆、佛山等三大城市的停车资产作为底层资产,发行规模为3.7亿元,优先级利率2.4%,认购倍数达2.07倍,发行期限为18年。该产品吸引了多家投资机构积极认购。这样的商业模式对于首程控股而言,具有很高的护城河与核心竞争力,是“别人想抄都抄不来的”,具有很高的稀缺性。

REITs业务与公司所持有的资产相结合,就实现了资产循环。而在理论上,这个模式可以实现一个永续发展。因为资金可以不断地循环,而公司所对应的资产版图会越来越大。

值得注意的是,REITs板块也将与首程的机器人业务形成协同效应。目前市场上已发行的REITs产品主要由大型企业主导,这些企业本身就是机器人应用的重要潜在客户,具备丰富的应用场景。首程通过投资REITs,与这些头部企业建立紧密联系,有助于推动旗下机器人产品在实际场景中的落地与推广。

与此同时,规模扩大通过的并不是传统的举债模式,而是灵活利用公司在商业布局上的杠杆而非财务杠杆,因此是不需要借助银行资金来实现,而从财务报表来看,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始终保持健康。

4 高速增长的新起点

早在2016年,首程控股实施战略转型,逐渐摆脱了最初的重资产的商业模式,转而将资产运营作为发力点,建立了资产的“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的商业模式。这是公司发展史上的第一次飞跃。

此后随着公司的资产管理规模及运营效率稳步增长,以及科技和人工智能理念和应用的普及,公司的商业模式步入“资产循环+数智化运营”的新阶段。

而疫情之后,人工智能的发展进入新阶段,且呈现出一日千里的节奏。就在chatGPT横空出世不到两年的时间里,AI Agent(智能体)、智能驾驶、甚至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等概念喷涌而出。面对这样的现状,公司果断抓住机遇,积极拓展在科技领域的布局边界,成立了机器人大基金,致力于构建机器人行业大生态。这标志着公司从传统基础设施运营商向智能产业服务商的战略转型。

目前,公司的资产运营及资产融通板块实现了最有机、最高效、也是最密切的商业协同。比如,股权投资的被投公司大多为科技公司,其科技成果往往可以反过来支撑资产运营和资产融通业务的降本增效、甚至AI智能化。此外,公司资产运营板块的具体业务也为被投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提供了充分的落地场景。

最后,随着机器人板块乃至整个中国科技领域的发展,首程控股作为“持有中国最好的机器人与科技初创企业投资组合”的股权投资人,有望成为科技“奇点”到来以及爆发式增长的最大受益人。而这些最终都将体现到公司的财务业绩。

站在未来,反观当下,首程控股正处在潜在的高速成长的新起点上。

米乐美芯晟:机器人领域技术布局提速,拓展增量市场新机遇

米乐近日,美芯晟科技(688458.SH)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进一步明确了其在机器人领域的技术布局和发展方向。公司表示,当前正积极推动AI传感器技术的研发与落地,重点聚焦于环境感知、3D建模、信号转换等关键环节,致力于为智能机器人提供更高效、更精准的感知能力。

机器人技术布局全面展开

美芯晟在机器人领域的核心技术布局覆盖了从环境感知、3D建模到信号转换的多个关键环节。例如,公司开发的高精度DToF传感器可实现障碍物检测,赋能机器人对外界环境的高效识别。此外,公司正在布局光学编码器的研发,以解决多电机协同控制中的精密位置检测需求。

目前,美芯晟的激光测距(DToF)芯片已在扫地机器人领域实现批量出货,主要用于悬崖检测和沿墙检测等功能。而在低空飞行机器人领域,公司的光学追踪传感器也已成功应用。随着智能机器人产业的升级,美芯晟的光学传感解决方案将持续赋能更多应用场景。

战略平台建设持续推进

美芯晟的战略定位为“手机+汽车+机器人”三大核心平台,意在整合手机、汽车与机器人三大领域的核心技术与市场资源,形成协同创新的生态体系,以加速机器人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步伐。其CAN SBC芯片及正在研发的CAN PHY芯片可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工业控制和机器人领域。CAN SBC芯片在机器人中承担高度集成的系统级功能,是电源管理、通信与监控的枢纽;而CAN PHY芯片则在机器人中负责物理层信号转换及抗干扰功能。

公司表示,随着AI技术的快速发展,传感器在高能效比、低延时高速率、高精度高动态范围、多模式复用等性能方面的需求日益提高。美芯晟正积极规划和布局AI传感器技术,包括像素级感算一体技术、多模式复用感知技术以及动态可重构感测阵列等关键技术的研发。

2025年增长预期良好

美芯晟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中透露,2025年公司有望实现显著增长。光学传感器产品线已成为核心增长驱动力,随着品牌影响力的扩大和产品应用场景的扩展,公司对2025年的业绩持乐观态度。

美芯晟在传感器等领域的持续投入,使其在“手机+汽车+机器人”战略平台上展现出强劲的增长潜力。随着机器人产业的快速发展,美芯晟有望借助其技术优势和产品矩阵,进一步拓展市场空间,实现多元化发展。

风险提示: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米乐A股午评:上证指数半日跌0.42%,创业板指跌1.35%,财税数字化、国资云概念、虚拟机器人等概念走弱

米乐5月15日,A股三大指数早盘集体下跌,截至午间收盘,上证指数跌0.42%,深证成指跌1.12%,创业板指跌1.35%;北证50涨0.55%。沪深两市成交额约7404.18亿元,较前一个交易日放量约235.67亿元。截至午盘,全市场1613只股票上涨、3607只股票下跌。

板块方面,宠物经济、化妆品概念,美容护理、食品饮料、航运港口、农牧饲渔、化纤行业等行业以及概念涨幅居前;腾讯云、财税数字化、华为欧拉、国资云概念、虚拟机器人、软件开发等行业以及概念跌幅居前。

米乐交投活跃的机器人ETF易方达(159530)连续“吸金”,规模、份额不断突破新高!机构普遍看好人形机器人产业规模增量

米乐截至2025年5月15日 14:15,机器人ETF易方达(159530)盘中换手9.28%,成交1.20亿元。

截至5月14日,机器人ETF易方达(159530)最新规模达13.98亿元,最新份额达10.46亿份,均创成立以来新高。

从资金净流入方面来看,机器人ETF易方达(159530)近4天获得连续资金净流入,合计“吸金”2.42亿元。

消息面上,日前,马斯克在投资论坛上预测,人形机器人的数量最终将达到数百亿,从而彻底改变全球经济。高盛预计,到203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可能达到1540亿美元;业内其他机构则更乐观,预计2035年全球市场规模将突破4000亿元,中国占比超75%。工业制造、家庭服务、医疗康复成为主要应用领域。

中信建投证券指出,机器人方面,近期特斯拉订单等预期持续催化,维持年内规模量产指引,当前或临近定点量产节点,行情预计将进入“去伪存真”的验证期。当前人形机器人产业链公司大多处于小批量订单或送样测试阶段,相关业务对2024年及2025年一季度业绩贡献有限,个股业绩仍主要依赖传统主业支撑。

关联产品:

机器人ETF易方达(159530):追踪国证机器人产业指数,选取业务范畴属于机器人产业的上市公司为样本,以反应机器人产业的市场表现。

联接A:020972

联接C:020973